《光影》对话王劲松:越琢磨越有戏

在话剧舞台上深耕多年,如今又在影视作品中大放异彩的王劲松,其精湛演技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可。2月16日,由人民网人民视频出品、容声冰箱冠名的高端对话节目《光影》对话演员王劲松,与特邀嘉宾——影评人谭飞一起聊聊“大器晚成”的心路历程。
王劲松爱琢磨。在表演这个领域,“细致”是永远不嫌多的,剧本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演员需要想尽办法去贴近角色。每接到新的角色,王劲松就要琢磨人物的性格、行为方式。他曾凭借电视剧《破冰行动》当中的大毒枭林耀东一角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演员、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等多项提名。剧中林耀东戴了一副无框眼镜,这副无框眼镜就是王劲松从一堆道具里挑出来的,“在20多个眼镜当中,看到它没框的时候,我其实想到四个字——无法无天。所以我伸手就拿了那个没有框架的,我说应该没有边,这是无法无天的一个人。”王劲松话不多但很精准,从角色的性格特点说到成长环境,无一不显示出他用心下过的苦功。谭飞感叹地说,王劲松那些看似随意的设定,其实是演员对人物深层次认知之后信手拈来的恰到好处。
他琢磨角色,也琢磨作品的细节呈现。由于接拍的古装戏比较多,王劲松也几乎把自己磨成了一个“古装达人”,无论是服装制式还是礼仪仪态,他都要往深里琢磨,“男演员身上的佩剑,基本上看一眼就知道这是哪个朝代的特点,包括这个剑佩在身上的方式,错了就是错了。”由于他对古玩极有研究,剧组准备道具的时候,也常找他做“顾问”。在拍摄电视剧《云襄传》时,道具师就把各色茶具和道具玉器拿给他看,这一看不要紧,王劲松干脆把自己珍藏的古玩玉器拿了出来,给道具师做参考。细节更逼真,自然就能让观众更入戏。
王劲松曾在公开场合批评行业乱象,说某些年轻演员不背台词就敢演戏的做派是“不要脸”。在与《光影》的对话中,他也提到了追捧“流量”的现象,“这个行业应该是一个技术性的行业,我们应该是说谁更敬业,谁的演技更好一些,而不是谁的流量大一些,因为这个词它跟技术没关系。”在他看来,流量不应该成为演员评价体系当中的一个因素。
1987年开始踏上演艺道路,三十多年后,王劲松才成为“知名演员”。有人评价他是“大器晚成”,王劲松谦虚地说不敢认“大器”,但“晚成”是一定的,甚至他很感激这份“晚成”,因为这虽然意味着多年沉寂,但也让他躲过了“早成”的浮躁,“我从40岁以后越来越强烈地渴望那种安静当中巨大的力量,我认为这种力量是我所追求的,这个世界当中最大的一种震撼。”
对细节精益求精和对技术的不断精进也是容声冰箱的初心所向。作为高端智慧冰箱行业创新、升级的“先锋旗手”,容声冰箱顺势而发,深入洞察市场,不断升级完善产品功能,为消费者带来主动极致养鲜,实现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的新生态!容声冰箱无论从颜值上还是技术上代代都有全新突破,以领先的养鲜技术,良心的品质选材,精致的细节展现,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体验升级,也引领冰箱行业的发展方向。
感受着安静中的力量,演员王劲松认为自己还有更多的拓展空间。容声冰箱也在一次次的自我挑战和突破中,寻求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为万千家庭带来更好的健康与新鲜体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