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沟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王国华

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确山县竹沟镇,是驰名中外的革命摇篮。在桐柏山区,至今还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王老汉”。他就是竹沟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王国华。
王国华1890年出生在驻马店市香山一个农民家庭,他性情豁达、爱憎分明、从小就喜欢打抱不平。从1924年起,他就开始和地主劣绅作斗争,后来参加了农会运动,1932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生活朴素,平易近人,穿戴简朴,留着大胡须。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张星江、王国华等在竹沟地区创建了豫鄂边省委和红军游击队,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36年3月,王国华的弟弟王国平,为扩大游击根据地,在杜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性情刚烈的王国华得知弟弟牺牲的消息后,强忍失去手足骨肉的痛苦,毅然决然地与张星江、周骏鸣等率领红军游击队,转战确山、信阳、桐柏、泌阳四县交界的山区,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同时,组织人员深入各县挑选积极分子扩充游击队,不到20天时间,游击队扩大到30多人,拥有枪支20多支,红军游击队重新振作士气,斗志昂扬。
王国华领导竹沟地区军民坚持了长达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建立了以竹沟为中心的鄂豫边红军游击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八省15处红军游击根据地之一。
竹沟地区的老百姓和战士们都亲切地尊称王国华为"我们的老汉"。毛泽东主席赞誉他:“河南的农民领袖王老汉,山沟里的马列主义”。
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国华的家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多人被国民党残酷杀害,家里多次被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王国华谢绝了周恩来总理代表党中央邀请他到机关工作的好意,毅然回到家乡河南工作。
毛主席曾送给王国华一件衬衣。
王国华老年时收养了19个烈士遗孤,作为自己的孩子。新中国成立后,王国华虽身居高位,但本色不改,战争年代使用的破旧褥子和旱烟袋一直用到他病逝。在他去世前,对儿子们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光辉的革命历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