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视频>>红色云展厅

鲁艺简史陈列室

2021年05月14日17:55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党的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其目的是“培养抗战艺术干部,研究正确的艺术理论,整理中国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新的艺术。”1938年2月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联名发起,以中国最大的文豪、新文化旗手——鲁迅先生命名,表示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1940年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后又更名为“鲁迅文艺学院”,统一简称“鲁艺”。1945年底,鲁艺迁往东北、华北等地办学,参加解放战争和民主改革运动。新中国成立后,鲁艺师生分赴全国各地,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事业的中坚和领导力量。

在八年浴血抗战中,鲁艺人克服战时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根据抗战需求,不断调整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成功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学、研究、创作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模式,不仅本部培养了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方面的人才近千名,还接收西北战地服务团、东北战地服务团、华中鲁艺、新四军军部鲁艺工作团、华北前线剧社、黄河剧社、七月剧社、战斗剧社、奋斗剧社、工卫剧社、吕梁剧社、陇东剧团、回民支队抗战剧社等许多艺术团体前来进修和提高,为抗战与建国培养了大批文学艺术人才。

在八年浴血抗战中,鲁艺人“自觉把艺术理想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为民族解放和人民福祉奉献出青春和热血。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鲁艺的文艺工作者走出“小鲁艺”,走向“大鲁艺”,深入生活,贴近实际,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泥土气息的经典艺术作品,在翻译、文艺理论、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以及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方面也成就卓著,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革命文艺的堡垒与核心。

鲁艺的创办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实践文艺运动的一面旗帜,是引领时代风貌的成功典范。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鲁艺所凝聚的精神力量和时代信仰将穿越时间之河,成为中国文艺史上一座永久的丰碑!

(责编:彭婧怡、赵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