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展览馆丨文物故事

1962年2月,林业部下达《关于河北省承德专署围场县建立林业部直属机械林场的通知》。
年代:1962年
尺寸:28*20.4
质地:纸质
历史上的塞罕坝森林茂密、水草丰沛,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为辽、金皇帝避暑狩猎之所。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立了皇家猎苑“木兰围场”。康熙二十年至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共在木兰围场“肄武、绥藩、狩猎”105次。清朝末期国库空虚,清政府对木兰围场开围放垦,大规模伐木、垦荒。
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对塞罕坝的森林资源疯狂掠夺,加之山火不断,到1949年,塞罕坝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昔日的美丽高岭变成了风沙漫天、草木凋敝的茫茫荒原。
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400米左右,而北京市城区海拔40米多米。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这块离北京最近的沙源挡不住,就形同“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
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为保持水土,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国家决定在河北北部地区建立大型国有林场。塞罕坝人由此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
1961年,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局长荀世昌、副局长刘琨带领有关人员先后三次到塞罕坝踏勘选址。11月,刘琨策马行走在冰天雪地的坝上,远远的,他望见了一棵孤独的落叶松,及近,惊叹不已。刘琨抚摸着树干动情地说:“这棵松树少说有150多年,它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标本,证明塞罕坝可以长出参天大树。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这一棵松,坚定了国家在塞罕坝选址建场的决心和信心。
1962年2月24日,林业部决定将原属承德专署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原属围场县的阴河林场、大唤起林场合并成为一个林场,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