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视频

壮士断腕 破釜沉舟——国企蝶变的“一重故事”

2021年04月01日16:23 | 来源:中国西藏网
小字号

中国西藏网讯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毛主席提议建设、周总理誉为“国宝”的156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建一重,国家在资金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拿出4亿多元,相当于当年人均1元钱,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然而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行业发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一重曾经连续3年陷入亏损、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面临退市危险。一重公司的改革之路势在必行。

一重展览馆里悬挂的“制造工厂的工厂”标语

“共和国长子”:制造工厂的工厂

1950年2月19日,毛泽东与斯大林会面结束后,在回国途中,毛泽东和周恩来专程来到了乌拉尔重机厂参观。看了这里的大型设备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有朝一日,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

1954年,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历时4年的时间,中国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建成投产。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重型机械厂,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一重”。

习近平总书记称一重为“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中国一重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负起了振兴我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的历史使命。

在当时,中国一重被称为“国宝”。

一重车间内的整锻低压转子

连年亏损 国企转型前路迷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粗犷的“老大哥式”经营,遇到了新挑战。订货不足、技术落后,甚至职工工资不能足额发放,是这个时期重型工业企业面临的普遍阵痛。

2014年到2016年,中国一重连续三年亏损运行,2016年亏损高达57亿元,是当年亏损额度最大、困难程度最高的央企之一。公司首席技能大师刘伯鸣向记者坦言:“企业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时期。那个时候,做大型锻件,需要昼夜工作,工人能拿到的夜班补助不够买一包方便面的。”

在普通工人只有3000元/月的收入时,很多外企和民营企业来到中国一重挖人。开出的价码往往过万,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以刘伯鸣为首的诸多一重高级技术人才,拿着微薄的工资,不知道历史包袱沉重的中国一重,前路究竟在何方?

中国一重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明忠介绍情况

壮士断腕 一重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2016年,曾经带领一家面临破产的企业——新兴际华,破浪疾行进入到世界500强的刘明忠,被国资委任命为中国一重董事长、党委书记。每个一重人都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一重就是‘重’,谁也‘拱’不动”。改革前,中国一重机构臃肿,职工一万一千多人,管理人员占三分之一,辅助生产人员占三分之一,一线人员不足三分之一。此外,还有一万两千多名大集体职工。刘明忠所组建的新党委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变作风”。

压缩定员编制2355个,中层管理干部减少40%,撤销管理机构187个,总部机关精简至87人,打破了“铁饭碗”,取消了“大锅饭”……

系统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12408名集体职工完成安置,9654名退休人员实现社会化移交,100万平方米物业顺利改造……

刚刚出加热炉待锻造的锻件(企业供图)

制定《中国一重大国工匠、首席技能大师评聘管理暂行办法》,“大国工匠”每月享受5000元津贴,“首席技能大师”每月享受3500元津贴,差旅费管理分别按照直属单位正、副职标准执行……

调整领导干部14人,其中产品质量持久不改善、经营管理不善亏损的两个部门领导班子被解散,8名班子成员仅有2人重新竞聘后上岗,以劳动合同解决身份、以岗位合同解决进出,打破了“干部不犯错误就很难下得来”的陈规……

柳暗花明 新一重走上重生蝶变之路

在刘明忠的带领下,中国一重打了一场漂亮的扭亏为盈的攻坚战。2016年大幅减亏,2017年结束了长达24个月的连续亏损,年均增长127.75%,老国企焕发了新生机,实现了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的历史性目标。

一重的改革不仅实现了经济创收,更是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上实现了巨大突破。以刘伯鸣为例,他从普通的一线班长成长为首席技能大师,并先后获得全国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中国一重首席技能大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创新团队将自身经验与创新创效深度融合,着力破解“卡脖子”问题。通过对一个百万千瓦整锻低压转子纯净性、均匀性、致密性等难题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精加工技术空白,进口价格从8000多万元/支降至2000多万元/支。

一线职工浇注现场(企业供图)

一线职工正在清理毛坯表面(企业供图)

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一重先后开发研制新产品421项,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75项,提供了500多万吨重大装备,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重型装备、不能生产成套机器产品、不能生产核电设备的历史,打破了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

截至目前,中国一重核电装备、冶金装备技术水平居于国际先进地位,石化装备技术水平居于国际领导者地位。近年来,先后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3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申报专利337项。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一重集团考察时,勉励全体一重职工,要肩负起历史重任,制订好发展路线图,加强党的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把我们的事业越办越好。刘明忠说,中国一重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中国一重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领先、创新动能强劲、安全保障有力、高端装备制造核心突出、军民深度融合、地企协同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产业集团。中国一重的崭新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眉笑)

(责编:陈秋南、申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