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用来盛酒或水的容器。中国早期的壶,并非像现在有壶嘴、壶把,而是由壶口、壶颈、壶腹、壶足构成,有的壶还附有双耳。直到六朝以后,才在壶腹加置了流与柄。
莲鹤方壶,是春秋郑国国君墓出土的青铜礼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壶高125.6厘米,重64.3千克。壶身呈椭方体,修颈斜肩,垂腹圈足,整个壶身遍布纹饰。圈足下压着两条勾首顾盼的卷尾兽,张口咋舌、似乎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圈足四面各有一对浮雕式伏虎纹,在伏虎纹下又布满细密的蟠螭纹。
主体装饰更加繁复而精致,壶身四面遍饰蟠龙纹,中央均以一正面龙纹作为主纹,龙纹四周则是侧面龙纹。正面龙纹有爪形足,口吐舌。所有的龙身饰满相互蟠绕的变相蝉纹,龙首俯仰不一。而左右两侧下方的龙纹,以龙首和凤首对称分布,首旁还各加缀写实的鸟纹 。
壶颈两侧有一对巨型回首龙形耳,两角竖起,长尾上卷,龙身的镂空鳞纹精美绝伦。壶颈正反两面以及下腹四角,均饰有小型回首翼兽圆雕,与双耳的回首龙一同呈向上攀缘的动势,显得格外灵动。
冠盖上有双层镂空莲瓣,每个莲瓣均由龙凤合体的蟠龙纹组成,盖缘外壁上的窃曲纹兽尾相连。莲瓣中央,一只仙鹤昂首而立,引颈鸣啼,振翅欲飞,仿佛带着离心前进的动力想要挣脱束缚,迎接曙光。莲鹤方壶之所以以此为名,就是源于壶冠设计的精妙与巧思。
莲鹤方壶,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观念和艺术理念,不仅反映了青铜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更蕴含着春秋大变革下百家争鸣、力求解放的时代精神。郭沫若先生说它是“乃时代精神之一象征”!
(作者:河南博物院 王文析)
(责编:王连香、连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