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视频

“阳光城阳”: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2020年03月17日14: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视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17日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3月17日下午,一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阳光城阳”建设实践云论坛在北京、青岛两地连线举行。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委会、南开大学商学院、帕勒咨询公司的专家学者和青岛城阳区委、区政府社会治理基层实践者相聚互联网云端,从战“疫”视角切入,探讨阳光政府建设如何激活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高质量发展。

初春时分的青岛城阳,阳光明媚、绿上枝头,温暖静谧的背后涌动着蓄势待发的磅礴力量。

3月17日是“阳光城阳”建设启动三周年,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城阳区作为山东青岛的门户,严密防控辐射山东半岛5000万人口的机场、高速路,经受住了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考验,实现了社区和谐、内外安全的过渡。以“阳光心态”为特色的瑞阳心语服务机构还招募全国心理志愿者,为湖北居家隔离的同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为上万人带去了心灵抚慰,提供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层实践案例。

“阳光城阳”建设让发展方向更加明确

“阳光城阳”建设的指导思想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承担着山东省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青岛市委建设国际大都市、城阳建设胶州湾北岸中心区的使命。

三年来,城阳区笃定“阳光”方向,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紧抓新时代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维、丰富发展路径,以“阳光城阳”建设为基础,找到了一条符合城阳发展的新路子,带领城阳区党员干部群众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阳光城阳”建设,通过推动五大领域全面融入阳光理念、践行阳光举措,实现改革创新,提升发展动能,全力打造绿水青山的阳光自然生态、活力迸发的阳光发展生态、和谐幸福的阳光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阳光政治生态,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益探索,交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城阳答卷”。

“阳光城阳”建设让“基层堡垒”更加坚固

青岛市城阳区委书记、青岛高新区工委书记、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工委书记王波表示,以建设“阳光党建”为引领,把阳光作为杀菌剂和防腐剂,城阳区突出问题导向,严抓干部作风、优化政治生态,着力抓好基层基础工作。

目前,城阳区建立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领导联包”工作机制,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力量下沉,形成了眼睛向下抓落实的良好局面。选树34个社区打造有特色、叫得响、能示范、亮得出的“党建样板工程”,组织实施“三联三带”帮扶工程;积极推行“契约化”党建共建,以“社区共建、社企共建”为主导,街道全部建立“大党工委”,新成立120个社区“大党委”,覆盖率达到100%。成立民营企业“党建联盟”和区级互联网行业党委,形成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开展社区干部履职尽责阳光承诺活动,全区195个农村社区的“两委”成员作出岗位责任承诺和自律承诺,建成了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监督机制。广泛开展社区“亮家底、知家事”活动,把社区工作放在阳光下“暴晒”,真正给群众一本“明白账”,促进了社区干部阳光守纪、阳光用权。

“阳光城阳”建设让发展更具活力

阳光是最好的“生长剂”。城阳区不断传播阳光理念,推行阳光举措,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区域发展的创新活力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不断加速。

坚持阳光服务理念,以深化“不用找人、一次办好”改革为切入点,深入推进“阳光政务”建设。目前,城阳区启用了“城阳市民中心”,519项审批事项只需“进一扇门”,137项事项只要“一枚印章”审批,199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940项划转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建成启用国内首个政务公开融媒体视听工作室——阳光房,实现了社会治理线上线下融合、双向互动。搭建民生热线、网络在线问政、区长信箱等16条咨询热线渠道,实现集中管理、统一受理、按责转办、限时办结,持续解决市民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堵点问题。三年来,城阳区开展各类政民互动活动120余次,共受理市民诉求30万件次。

坚持阳光招商理念,着力理顺招商共享作机制,制定了重大项目引进等14项扶持政策,成功举办2019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中日韩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日韩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联盟(青岛)峰会、全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中心项目研讨会等重要论坛峰会,成立了中韩城市发展联盟、中韩产业合作联盟,建成中韩“国际客厅”,打造了深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制度,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出面服务,以“店小二”的姿态竭诚为企业提供作风最正、纪律最严、程序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尤其是2019年创新推出的“阳光发布”,以阳光推介会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全区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向企业公开城市建设项目储备,全面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攻势,欢迎企业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参与城阳建设,实现互利共赢。

“阳光城阳”建设让司法更有公信力

城阳区坚持司法为民的阳光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创新开辟司法公开新路径,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公平正义的阳光不断照射在每一个角落。

——持续推进司法信息公开,不断拓展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法律文书公开三年同比平均增长30%。

——全面推行公共法律服务“1+1”制度,实施法律服务惠民工程,让全区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星级法律服务。

——扎实开展“阳光普法”,营造崇尚法治良好氛围。

——坚持推进 “阳光执行”,让执行过程成为当事人“看得见的公正”。

——积极打造“阳光律师”,切实发挥律师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作用。

——大力建设“诚检惟民”品牌,推动检察改革提质增效,“启明星”未检品牌被培育成全省亮点。

“阳光司法”建设开展三年来,政法部门涉法涉诉来信同比下降20%,来访同比下降50%,网络信访同比下降200%,城阳区执法司法活动进一步规范,司法公信力持续优化。城阳区刑事警情平均每年下降16.2%,群众治安安全感和治安满意度连年上升,全区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

“阳光城阳”建设让社会更加和谐

城阳区坚持阳光为民的指向,将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在发展中不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阳光教育全面发展,大力优化教育资源。三年来,城阳区各级累计投入21亿元,新建学校7处、改扩建学校19处;投入3.4亿元,新建、扩建幼儿园33处,市级现代化学校创建率达100%。“阳光招聘”共聘任聘用制教师1048人、事业编制幼儿教师32人。全市首家实施“阳光招生”积分入学,年均新增中小学生7000余名。实施小学校内托管,解决了城阳区33000余个家庭孩子放学的后顾之忧。

提升阳光卫健服务质量。老年人体检服务年龄由65岁扩大至60岁,3所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惠民达1.3亿元,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医养结合健康发展新模式,建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54家,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平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

实施阳光就业工程。新增城乡就业6.4万余人,对口帮扶地区输转劳动力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完善阳光救助机制。积极开展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制度创新,把外来转移人口家庭、务工人员和在校大学生、支出型困难家庭等都纳入救助范围,城阳区每年投入社会救助资金9000万元以上,救助困难群众9万余人次。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由“安防”到“心防”的转变。城阳区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心理咨询门诊、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辅导室设置率均达到100%,构建了涵盖多领域的心理健康服务格局。中国社会心理服务高峰论坛、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大会等重要会议先后在城阳举办,社会心理救助工作在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十大优秀案例中荣获第一名。

“阳光城阳”建设让生活更有温度

城阳区坚持把阳光作为城市特质,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阳光下运行,让城市沐浴在“阳光”下。

创新推行“阳光拆迁”,把拆迁规划、拆迁安置、拆迁补偿等各项工作全部置于阳光之下,把棚改工程做成了群众的放心工程。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美丽城阳行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打造了整洁有序、花团锦簇、霓虹炫彩的美丽城阳新形象,白天绿意盎然,晚上流光溢彩已成为市民生活“标配”。

城阳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大气、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森林城阳”建设,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深入推进精准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的阳光照到每一个群众身边,群众共享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立文明实践阵地346个,启用青岛市首家新时代结婚礼堂,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引领群众感受生活的阳光幸福。

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广泛传播阳光正能量,讲述“城阳故事”800余个,更多群众身边的“草根故事”成为生动的“中国故事”,烁烁闪耀、激励人心的阳光群体越来越壮大,成为家喻户晓、争相效仿的阳光坐标。

打好“体育健康牌”,构建全域共建、全民共享群众体育格局。城阳区已形成“8分钟健身圈”,有效解决了群众健身去哪儿的现实问题。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成为叫得响亮的城阳经验。成功申办素有“小世界杯”之称的“哥德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并成为永久举办地。市民在阳光下竞相运动,在运动中不断丰收喜悦。(曹为鹏 孙家栋)

(责编:赵纲、陈秋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