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视频>>“我的视界 我的中国”短视频内容征集大赛

共和国同龄人话国庆:我自豪,我与新中国共同成长

2019年07月04日16: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视频
小字号

高玉侠:与共和国同龄我骄傲

宿城区双庄镇凤凰村的高玉侠1949年5月15日出生,在他嗷嗷待哺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与共和国同龄。

早已退休的高玉侠现在是双庄汽配商城的物业管理人员,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一本纸质发黄、扉页毁损的兽医书,他经常拿出来翻看,甚至在字里行间画圈圈、写批注。因为他年轻时就从事兽医工作,直到1999年兽医站改制离开兽医岗位,但他对自己长期从事过的工作还是很不舍。

“我记得当时家家养猪养羊,每次老母猪产仔,小猪满月后都要进行阉割。”高玉侠说,一头老母猪一次产仔大多在十头以上,如果养殖户需要阉割小猪,他会带上手术刀上门服务。因为他技术娴熟,阉割一头小猪只要20秒左右就完成了。

高玉侠引以为豪的是,他作为乡村兽医,常年骑车到村民家中给牲口治病,不仅深受村民们的拥戴,其兽医技术也被当时驻双庄部队官兵们看好。“双庄以前有驻军,部队饲养了不少军马,一旦军马生病,饲养人员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我,会亲自登门请我去给军马治病。”高玉侠说,连续多年给驻军服务,也使他对子弟兵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据高玉侠介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养猪养羊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老百姓一般只养一头猪,平时就喂些稻糠,有劳动力的可能会去割野草饲养,辛辛苦苦一年才能将一头猪养大。“那时候没有粮食吃,猪也吃不上饲料,全靠自家割草喂养,没什么营养,长得很慢,但是这样喂出来的猪,肉质特别鲜美,现在已经很难吃上那种猪肉了。”高玉侠说,现在村民养猪养羊已经很少了,除了规模养殖,大多数村民家已经看不到猪羊了。

“我们这代人经历了贫困,也享受到了富裕,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生长在这样的国家,我骄傲。”高玉侠说。

丁芝兰:国庆代表丰收

家住宿豫区关庙镇的丁芝兰,生于1949年5月9日,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对于自己与共和国同龄这件事,她觉得很自豪,而最让她高兴的事情,是每到国庆,就是农忙的时候,而这代表着丰收。今年也不例外,采访丁芝兰时,她正忙着清理收割机割过的稻田,记者只能趁她休息时和她一起坐在田埂上聊一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代表着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新生活,而在这一年出生的丁芝兰在家人和邻居眼中也是有些特别的。每一年的国庆,她都要被提醒,她和祖国同龄,她和好日子同龄。对于这一切,小时候的丁芝兰并不理解,她只记得,国庆要大忙,全家人包括她都要到地里收稻谷,“过去都是人工,收割、打场、晾晒直到进仓,起码要忙大半个月,家人都要‘脱层皮’,但是也开心,因为有新粮食吃了。”丁芝兰回忆说。

年纪渐长,生活也越来越好,丁芝兰结婚、生子、培育子女,如今四个子女都已成人,且都搬到了城里,而她依然选择在老家种地。“同样是种地,小时候是为了吃饱饭,现在只是因为闲不住,而且自己种粮食给孩子吃,放心。”丁芝兰感慨地说。

又到了国庆,丁芝兰说她小时候,对和共和国同龄没有什么概念,但现在年纪慢慢大了,这种感觉就越来越强烈了。“是不是所有1949年出生的人都这样,国庆这一天都会觉得自己和祖国格外亲密。祖国今年70岁,我今年也70岁,我祝福祖国越来越强盛、繁荣!”

葛天凤:打起快板迈开脚步为祖国献歌舞

昨日上午,在宿豫区豫苑社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迎国庆文艺演出。70岁的葛天凤和队友们更是满面笑容,翩翩起舞,用自己精彩的演出来庆祝祖国母亲的70周年华诞。

1949年出生的葛天凤是一名退休教师,她从淮阴师范毕业后,曾先后在宿豫区曹集小学、宿城区实验小学、市实验小学任教,直到2004年退休。退休后的葛天凤进入老年大学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她对歌唱、舞蹈、快板等文艺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为与共和国同岁,这让我与祖国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祖国同龄人的成长轨迹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对比今夕的生活,祖国已不可同日而语。”葛天凤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农村土地改革让家里的日子变得好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葛天凤说自己更多的时间是与学生相伴,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教育现代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现在的学习环境是过去不能比的,但过去的一切,我们不曾忘记,里面有太多的艰辛与执着,奋斗和感动。”

葛天凤说,今年是祖国70周年华诞,为了喜迎国庆,她和来自宿豫区老年大学的队友们商量,通过进社区歌舞演出的形式,送上自己的祝福。“能与共和国同岁,我感到幸福和光荣。”这是记者采访中,葛天凤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运书、马绪英:祝愿我们的日子和祖国的发展一样红红火火

1949年6月1日出生的张运书,和1949年11月17日出生的马绪英是一对已经结婚47年的夫妻。老两口住在市区幸福北路的一个小区,现在每天除了买菜、带孩子,就是到附近公园锻炼身体,日子过得很惬意。

张运书和马绪英的老家在湖滨新区晓店镇,1969年经人介绍认识后组建家庭。结婚后,张运书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平时家中都是马绪英一人照顾,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井井有条。“当时附近的塘湖、井头都没有初中,只有晓店公社有初中。当年只招56人,我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张运书告诉记者。1972年,经教育局批准,张运书成为一名代课老师。

张运书当代课老师时,每月工资只有14元,拿到民办教师合格证后,工资每月涨到20元。家中有5个子女,生活拮据,当时大队书记几次让他做大队会计或者团支部书记,他都婉言谢绝了。1979年,张运书通过考试进入南师大中文专业函授,取得了大专文凭,1987年调到塘湖中心校,2001年调到晓店中心校工作,直至退休。

“我做了一辈子老师,住过漏雨的草房宿舍,教过几个年级在一起的班级,也赶上了教育发展的好时代。以前工资只拿十几元,现在退休了每月拿到5000多元。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现在我经常和退休老人在一起聊天,讲述我们祖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个人要知足,更要感恩,我不仅教育子女,也时常向身边的人讲述这个道理。”张运书激情澎湃道。

而对于马绪英来说,改变是日子过得越来越轻松。“过去种地都是人力,十分辛苦,现在收种全部自动化,真的没法比。对粮食,绝对不能浪费,我也一直教育孩子要这样。”马绪英回忆起当年的辛劳,感叹不已。

对于祖国70岁的生日,老两口也有自己的话要说:“祝愿我们的祖国继续腾飞,祝愿我们的日子和祖国的发展一样红红火火。”

(责编:沈肖迪、赵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