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9年,黑河边检站组建,期间由于历史原因,口岸曾经一度关闭,1983年黑河口岸恢复通关。今天的黑河口岸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口岸现有旅港和货港码头各一处,口岸年吞吐能力为旅客200万人次,货物150万吨。年实际出入境旅客已达100余万人次以上,货物40余万吨。
王杨是黑河边防检查站的执行业务一科检查员,主要是负责查验出入境旅客的证件工作。自打参加工作以来,她就为自己树立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边检员。工作中她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一方面积极加强自我学习,在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她结合几年来从事边检工作实践的收获和体会,逐步摸索总结出边检“服务四法”。2007年3月27日,公安部领导作出重要批示:“要多总结这样的工作法,多培养这样的服务标兵。” 这套服务法之后称为“王杨边检服务工作法”,并在整个部局得到推广,王杨因此荣立二等功。
与王杨同样优秀的边检员在黑河边检站还有边检站执勤十二科的科长于长广。于长广1995年就应征入伍,18年的军旅生涯,把他锻炼成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就在今年的4月2日,在他的“火眼金睛”之下,一起特大的入境夹带走私野生珍贵物品的案件被破获。从事边防检查工作以来,于长广一直坚持做工作中的有心人。他自学掌握俄语日常用语,刻苦钻研有关的法律、法规,总结归纳,从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验证方法,如今的他已经是边检站的业务骨干。然而屡屡“破案”的他,并没有将成功的经验保留成“独门秘笈”,他常把自己的经验跟同事分享探讨,和战友们共同把守着祖国北大门。
这些长期坚守在边防一线的边检员,早就淡漠了节假日的概念,陪伴在家人的身边的时间总是很少.王杨的丈夫也是一名军人,双军人家庭使得她更是对家人充满内疚。然而为了工作,她从不轻易擅离岗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王杨的儿子才出生两个月,由于边检站安保工作十分紧张,人手不足,王杨主动请缨提前结束产假参与工作。由于丈夫的工作跟自己一样,下勤没有固定时间,在孩子14个月时断奶后,王杨把儿子送到远在齐齐哈尔的母亲代为照顾。
作为边检员,于长广和王杨的情况差不多,说起家人,他的眼里满是泪水,他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尽早陪母亲出门旅游,没能完成母亲去北京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