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視頻

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

車站“長腳” 自己搬家

2022年09月20日13: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小字號

創造之旅永無止境,匠心之作彰顯擔當。

這是中國最大的單體建筑平移工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長距離、大半徑的建筑遷移:重達三萬噸的廈門后溪長途汽車客運站實現90度最大移動半徑達288米的“短途旅行”。

從9點到12點方向,歷時38天,移動288米,3萬噸的長途客運站主站房以平均每天約7.5米的速度完成“搬家”,由中建集團負責的后溪長途汽車客運站平移工程創造了全球平移面積最大、荷載最重、距離最遠的單體建筑弧形旋轉平移世界紀錄。

快速、安全、順暢。令人驚嘆的是,平移工程過程中,布滿大面積玻璃幕牆的汽車站,一片玻璃都沒碎,整體結構沒有受到任何破壞,這波行雲流水、令人嘆為觀止的操作,堪稱“最牛搬家”!

匠心巧思,“搬家”代替拆除重建

廈門是我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幾年前,為打通福建東南一小時經濟圈,貫穿福建沿海五市的福廈高鐵被提上日程,然而在高鐵規劃路徑上,工程師們突然發現了它——廈門后溪長途汽車客運站,正好擋住了福廈高鐵南下的去路。

為了保証福廈高鐵的順利建設,廈門后溪長途汽車站要麼“拆”,要麼“搬”。面對這兩種方案,中建一局建設團隊成員們頭腦風暴,最終決定為這座長途客運站搬個“家”!

中建人變廢為寶、踐行綠色施工的觀念刻入骨髓。“搬家”比拆除、重建主站房節約工期1年,可有效避免因拆建產生的建筑垃圾和建材浪費,並可大幅降塵、降噪,實現生態環境友好。主站房平移后,還將繼續新建地下室、發車平台、室外景觀和道路等工程,建成后將全面提升廈門后溪長途汽車站的服務能力。

中建一局廈門后溪平移項目

大膽創新,破解建筑領域的世界級難題

平移技術並非首創,從寧夏吳忠賓館整體平移工程到上海音樂廳頂升平移工程,再到上海玉佛寺大雄寶殿平移工程,每一次建筑物搬運工程,無不彰顯著我國的工程實力。一般來講,平移是將建筑從一層與地基切割,用牽引設備將其移動到固定的新基礎上,開始平移。

然而,這個“傳統的”平移方式對后溪客運站來說並不現實。客運站作為全球平移面積最大、荷載最重、距離最遠的單體建筑弧形旋轉平移工程,在全球尚無成功的先例,這個世界級難題讓建設者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一個重要的難點就是平移過程中的精度控制,這麼復雜的建筑構造,一旦出現受力不均,或頂推力超出建筑承受范圍,都極有可能造成建筑損毀,必須要經過嚴謹科學的測算選取最佳方案。建設者們大膽創新,迎難而上,最終將目光鎖定在盡管沒有成功先例,但理論上卻有著更高成功概率的“交替步履式頂推平移”方式,中建一局平移工程項目執行經理於三力說:“交替步履式頂推平移技術與傳統的牽拉頂推技術相比,更能確保平移的穩定性。”

建設者們給車站的129個平移受力點,安上了532個步履走行器,使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整合平台”,對走行器模型與結構模型在計算機中進行仿真模擬,對走行器受力情況、方向、高程和精確位移調整機制進行數字化模擬推演和計算,僅這一項,就節約了金屬材料18.71噸。

“其原理就是通過在建筑物底部安裝步履走行器,使建筑避免了軌道卡滯、不均勻沉降等問題,進而不受角度限制自行調整方向,實現多角度、精准交替向前行走。”中建集團的工程師陳蕃鴻說。交替步履式頂推平移技術讓建筑像長出了‘腳’一樣,沿著軌道一步步‘走’到新址。

施工現場

一絲不苟,為每一步“行走”精准定位

科技賦能中國基建,不斷改變著中國建設的面貌。平移項目利用互聯網+遠程移位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平移過程中,結構的變形、位移和裂縫變化,分析工程風險程度,確保項目人員可在第一時間內,收到系統發布的監測、預警信息,掌握建筑結構的安全狀況,為下一階段的施工規劃提供智能保障。平移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離軌道、傾斜失重的情況,陳蕃鴻說:“項目部在支柱下設置了托盤梁,可將平移內力均勻地傳導至軌道,確保主站房平移旋轉時的穩定。”

為避免發生建筑物重心偏移的情況,項目部採用限位糾偏裝置,相當於火車卡軌器,通過實時糾偏,保証建筑物沿既定軌道行走,實現主站房平移時的精確就位。

工程師們預先設置了603個傳感器,就像603隻眼睛,注視著每一個行走器的行走信息,實時反饋。PLC移位電腦控制技術則提供步履走行器的“中樞神經”,可自動將滑行的精准度控制在2毫米以內,隨時精確調整主站房的“行走”方向,保証平移時建筑物各部分的一致和同步實現自如滑行,從而讓它既能“跑得快”,又能“不摔跤”,最終提前2天完成旋轉平移。

施工現場

世界紀錄,中國創造﹔中國精度,央企智造。

廈門后溪長途汽車客運站完成了自己說走就走的搬家之旅。這是世界上第一個長距離、大半徑的建筑遷移,在前人未曾到達的陌生領域,面對技術難度與風險的考驗,中建集團的建設者們以匠心致初心,以奮斗擔使命,用最可靠的雙手澆筑著中國新形象。

從愚公移山的神話故事,到如今建筑物的整體遷移,中國建造以科技創新引領行業變革發展,描繪著時代之潮、發展之潮、追夢之潮。中國建設者以最可靠的雙手,澆筑中國新形象,以最沉穩的畫筆,勾勒大地新面貌。未來經過這裡的長途車和高鐵將共同見証由中國建設者們創造的神奇時刻!

(責編:彭婧怡、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