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視頻

壯士斷腕 破釜沉舟——國企蝶變的“一重故事”

2021年04月01日16:23 | 來源:中國西藏網
小字號

中國西藏網訊 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始建於1954年,是毛主席提議建設、周總理譽為“國寶”的156項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之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了建一重,國家在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拿出4億多元,相當於當年人均1元錢,是名副其實的“國寶”。然而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行業發展周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一重曾經連續3年陷入虧損、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面臨退市危險。一重公司的改革之路勢在必行。

一重展覽館裡懸挂的“制造工廠的工廠”標語

“共和國長子”:制造工廠的工廠

1950年2月19日,毛澤東與斯大林會面結束后,在回國途中,毛澤東和周恩來專程來到了烏拉爾重機廠參觀。看了這裡的大型設備后,毛澤東對周恩來說:“有朝一日,我們也要建立自己的‘烏拉爾重型機械廠’。”

1954年,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歷時4年的時間,中國富拉爾基重型機器廠建成投產。這是新中國的第一家重型機械廠,也就是今天的“中國一重”。

習近平總書記稱一重為“中國制造業的第一重地”。中國一重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肩負起了振興我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歷史使命。

在當時,中國一重被稱為“國寶”。

一重車間內的整鍛低壓轉子

連年虧損 國企轉型前路迷茫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有企業粗獷的“老大哥式”經營,遇到了新挑戰。訂貨不足、技術落后,甚至職工工資不能足額發放,是這個時期重型工業企業面臨的普遍陣痛。

2014年到2016年,中國一重連續三年虧損運行,2016年虧損高達57億元,是當年虧損額度最大、困難程度最高的央企之一。公司首席技能大師劉伯鳴向記者坦言:“企業經歷了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那個時候,做大型鍛件,需要晝夜工作,工人能拿到的夜班補助不夠買一包方便面的。”

在普通工人隻有3000元/月的收入時,很多外企和民營企業來到中國一重挖人。開出的價碼往往過萬,科技人才大量流失。

以劉伯鳴為首的諸多一重高級技術人才,拿著微薄的工資,不知道歷史包袱沉重的中國一重,前路究竟在何方?

中國一重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忠介紹情況

壯士斷腕 一重開始大刀闊斧改革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2016年,曾經帶領一家面臨破產的企業——新興際華,破浪疾行進入到世界500強的劉明忠,被國資委任命為中國一重董事長、黨委書記。每個一重人都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

“一重就是‘重’,誰也‘拱’不動”。改革前,中國一重機構臃腫,職工一萬一千多人,管理人員佔三分之一,輔助生產人員佔三分之一,一線人員不足三分之一。此外,還有一萬兩千多名大集體職工。劉明忠所組建的新黨委班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變作風”。

壓縮定員編制2355個,中層管理干部減少40%,撤銷管理機構187個,總部機關精簡至87人,打破了“鐵飯碗”,取消了“大鍋飯”……

系統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12408名集體職工完成安置,9654名退休人員實現社會化移交,100萬平方米物業順利改造……

剛剛出加熱爐待鍛造的鍛件(企業供圖)

制定《中國一重大國工匠、首席技能大師評聘管理暫行辦法》,“大國工匠”每月享受5000元津貼,“首席技能大師”每月享受3500元津貼,差旅費管理分別按照直屬單位正、副職標准執行……

調整領導干部14人,其中產品質量持久不改善、經營管理不善虧損的兩個部門領導班子被解散,8名班子成員僅有2人重新競聘后上崗,以勞動合同解決身份、以崗位合同解決進出,打破了“干部不犯錯誤就很難下得來”的陳規……

柳暗花明 新一重走上重生蝶變之路

在劉明忠的帶領下,中國一重打了一場漂亮的扭虧為盈的攻堅戰。2016年大幅減虧,2017年結束了長達24個月的連續虧損,年均增長127.75%,老國企煥發了新生機,實現了一年扭虧、兩年翻番、三年跨越的歷史性目標。

一重的改革不僅實現了經濟創收,更是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上實現了巨大突破。以劉伯鳴為例,他從普通的一線班長成長為首席技能大師,並先后獲得全國技術能手、黑龍江省勞動模范、中國一重首席技能大師等榮譽稱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他的創新團隊將自身經驗與創新創效深度融合,著力破解“卡脖子”問題。通過對一個百萬千瓦整鍛低壓轉子純淨性、均勻性、致密性等難題的成功研制,填補了我國精加工技術空白,進口價格從8000多萬元/支降至2000多萬元/支。

一線職工澆注現場(企業供圖)

一線職工正在清理毛坯表面(企業供圖)

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中國一重先后開發研制新產品421項,填補國內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75項,提供了500多萬噸重大裝備,結束了我國不能生產重型裝備、不能生產成套機器產品、不能生產核電設備的歷史,打破了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困境。

截至目前,中國一重核電裝備、冶金裝備技術水平居於國際先進地位,石化裝備技術水平居於國際領導者地位。近年來,先后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3項,其中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申報專利337項。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一重集團考察時,勉勵全體一重職工,要肩負起歷史重任,制訂好發展路線圖,加強黨的領導、班子建設,提高管理水平,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業積極性,把我們的事業越辦越好。劉明忠說,中國一重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中國一重建設成為產業結構合理、質量效益領先、創新動能強勁、安全保障有力、高端裝備制造核心突出、軍民深度融合、地企協同發展、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產業集團。中國一重的嶄新藍圖,正在徐徐展開。(中國西藏網 記者/楊眉笑)

(責編:陳秋南、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