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視頻>>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大會

時代交匯點上的“硬科技”

2020年09月29日09:52 | 來源:人民網-人民視頻
小字號

疾風知勁草,過去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碰撞”沒有使我們走向舞台邊緣,反而一步步靠近時代前沿,為領跑蓄力。

在“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面前,我們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創新驅動發展早已不是什麼“烏托邦式”的理想,而是破解當下發展難題的“剛需”。

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逐漸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刻,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此時來看“硬科技”,已不僅是一種技術創新,更是一種直面問題、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圖騰。

發展硬科技不是“攤大餅”“撒胡椒面”,而是要結合當地實際找准聚焦點,從產業鏈全局著眼。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賈敬敦認為,“要進一步明確硬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和關鍵領域。要從提升產業鏈安全穩定性和‘補鏈強鏈’的角度出發,參考硬科技技術目錄,充分聚焦和切實找准硬科技技術領域和產業方向。”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

一是,各地發展硬科技要充分聚焦,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硬科技的涉及領域廣,全面出擊在各個領域開花幾乎不可能,就連中關村這個“宇宙中心”都有自己的短板,所以一定要聚焦到適合當地發展的領域。

二是,各地要強化“產業鏈”意識,站在整個行業的產業鏈條上去考量當地的發展。特別要考慮產業鏈的穩定性,完整的產業鏈是稀缺資源,關系到國民大計,要敢於面對問題,向“卡脖子”技術的關鍵領域沖擊。

例如,在芯片行業,以谷歌為代表的美國公司在產業鏈中佔據優勢地位。受貿易逆全球化影響,2019年芯片行業出現了明顯下滑,這恰恰要求我們必須發展硬科技、解決受制於人問題的緊迫性。

對一個區域來說,不可能做到全覆蓋,與其淺而全,不如專而精,集中力量攻關某個領域,向深處挖掘。各地在發展硬科技時要有“產業鏈”意識,找准領域,充分聚焦。

機制

硬科技研發應該向誰負責?向誰負責意味著誰為本位,最終產出結果大不相同。

目前來看,硬科技研發暫時還沒有走出科研圈子,沒有面向市場和應用場景,重大硬科技科研項目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特別在重大項目中,往往還是各個子課題都是對總工程師、對科學家負責,沒有做到對用戶、企業負責,導致研究得出的結果達到了相關技術指標,卻沒有解決業界的實際需要。

硬科技科研項目,要有向用戶企業負責的意識,變“閉環”為“開放”,不閉門造車才能解決用戶、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個問題本質上說明,科技創新的制度建設還不夠匹配。

如果說科技創新是“硬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是“軟創新”,那麼要把硬科技發展好需要兩種創新“雙輪驅動”。

例如,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權制度和激勵機制,帶動一批硬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推廣實施“企業創新積分制”等精准支持硬科技企業的新型政策工具等。

通過“雙輪驅動”,最大程度將人才與科技融合在一起,釋放創新活力。

未來十年,“新基建”引領新風口,將會有大量社會資金投入新基建領域。對發展硬科技來說,參與到新基建這個當下及未來最大的風口中去,是助力硬科技落地的最好機遇。

新基建的“基”,其根在硬科技。從技術的角度講,新基建的精髓核心基於5G、物聯網、全光網連接為基礎的兩大支柱產業。

“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下一步,硬科技要借勢而起,搭上“新基建”風口,讓硬科技在擁抱政策、資金、人才的紅利中,實現更高更快發展。

(責編:陳秋南、趙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