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百問》第5期:做支氣管鏡是不是很難受?安全不安全?

2018年12月07日09:48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網

支氣管鏡是呼吸科疾病重要的檢查手段之一。在肺癌的診治過程中,需要呼吸內鏡這樣的呼吸介入技術積極參與。首先,支氣管鏡能夠獲取位於氣管支氣管管腔內以及管腔旁的病灶標本,並對縱膈的一部分淋巴結進行穿刺,從而對腫瘤的淋巴結轉移進行評估。此外,支氣管鏡能對有支氣管相通的病灶進行活檢,可以通過CT、超聲、射線等綜合方式進行目標定位,從而提高診斷活檢的檢出率。除了進行肺癌的診斷和分期之外,還能對一部分腔內病變進行局部治療,緩解腫瘤所帶來的梗阻、出血等並發症。所以,無論是用於診斷還是治療,支氣管鏡檢查都在肺癌的診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支氣管鏡檢查時需要從鼻腔或者口腔進入,氣管鏡的鏡身都會刺激敏感的上呼吸道黏膜,即使常規會對這些部位進行局部麻醉,仍然會引起疼痛、打噴嚏、惡心、嘔吐等不適。這就要求操作者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將患者的不適感降到最低。進入聲門之后,病人反而不會有特別明確的感覺。這是由於在氣管裡隻有內臟感覺神經的分布,不會有准確定位的疼痛感,但是對於牽拉和異物之類的刺激仍能感覺到,所以仍然會繼續對氣管內的粘膜進行局部麻醉,進一步減少病人的不適。此時患者隻需要配合操作者進行平穩的呼吸,很快就可以平靜下來順利完成檢查。所以做支氣管鏡時需要醫生和病人的相互密切配合,也會有醫生的操作技能和病人的個體感受方面的差異。當然,病人如果確實無法耐受局部麻醉下的支氣管鏡操作,也可以在鎮靜狀態下接受無痛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是一項成熟的介入技術,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並發症發生率很低。而且為了消除病人的恐懼感,已經有很多介入醫生為病人們現身說法,自己給自己做過支氣管鏡。醫生會掌握相應的適應証和禁忌症,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個體化的操作,以確保操作的安全進行。


(責編:韓雅菘、權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