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比達:每一首歌就是一首合唱作品

對於喜愛音樂的人們而言,著名音樂制作人鮑比達的名字一直象神一樣地存在著,特別是他作曲的那首《新不了情》至今仍是KTV裡最熱門的點唱曲目之一。不過,這些年這位大神好像從人們視線中消失了一樣蹤跡皆無。前幾天,人們意外的發現鮑比達出現在央視“改革開放40年品牌盛典”上,並與有著“現場最強音”之稱的實力華裔女歌手涵子(子子)合作,重新改編演繹了盛典的主題曲《名字》,獲得滿堂彩。在演出之余,記者和忙裡偷閑的鮑比達天南海北的聊起了有關他和音樂創作的那些事。
鮑比達十年后鋼琴首秀京城
這是鮑比達時隔十年后再次在北京的大型活動亮相,引起眾多樂迷和媒體的關注。盛典當日,一身休閑裝的鮑比達坐在琴凳上,十指在黑白琴鍵上飛舞。一身長裙的涵子則深情款款的唱出了這首《名字》,一開口就驚艷全場,她扎實國際范兒的唱功,將這首歌的意境賦予了新的高度,也征服了在場所有人的心。這對臨時組建的國際組合,讓人眼前一亮。鮑比達表示,涵子的唱功“不輸給李玟”,讓自己耳目一新,她可以代表今天中國年輕的一代,站在世界的舞台,也相信她會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動。在盛典現場接受採訪時鮑比達表示,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他也經歷了時間的變遷,事業的起承轉合,不停穿梭在香港、台北和北京的舞台,見証了很多重要的歷史時刻,比如97香港回歸,比如北京奧運會。在接下來的時間,他希望創作更多的經典,為世界,也為熱愛中國音樂的人們。
這兩年一直沒閑著
這幾年,鮑比達好像消失了。但是,他說,他一直沒閑著,“除了創作影視音樂,這幾年我在台灣和香港創作音樂劇,比如我在香港創作了《風雲》,還有在台灣與果陀劇場合作的《哎呀我的媽》。同時,我也在做唱片,只是一直沒有來內地。”1998年,鮑比達首次與台灣果陀劇場合作,創作歌舞劇“天使不夜城”,鮑比達除作曲和編曲外,並擔任演出時的指揮和鍵盤手,票房或口碑上都獲得成功。看來,鮑比達與果陀劇場的合作一直沒有間斷過。對舞台情有獨鐘的鮑比達稱,音樂劇蠻好玩兒的,因為自己做過很多年的電影音樂,所以在音樂劇的創作過程中是很有想象力的。所以,創作音樂劇他會很有感覺,不僅知道如何制造情緒,也知道如何去演唱,如何把握情緒和力量,在這些方面自己比較擅長。
我專業,歌手也應該專業
在自己從事的工作中,鮑比達覺得做唱片制作人更有意思。“我做唱片這麼久,積累了很多經驗。我會了解每位歌手的特色,根據他的演唱能力為他量身定做寫一首適合他的歌曲,這個很重要。創作一首作品,不完全是自己想寫一個東西那麼簡單,必須有一個歌手唱出來。”他說,做唱片制作人蠻有趣,“你一定要很細致,包括每一個部分和整個過程。每一首歌有它自己的感覺、有它自己的靈魂,這個很重要。”不過,以往跟鮑比達合作的歌手也大多是大腕,比如說蔡琴、李宗盛、劉德華等,他們不僅名氣大最重要的是專業。鮑比達說:“我是專業的,我也希望歌手是專業的,如果遇到不專業的歌手,或者是專業歌手有不專業的意見,工作就很難做下去了。”
一輛車錄了一張專輯
鮑比達說,這麼多年自己寫了那麼多歌,大家都很喜歡我的那首《新不了情》,這是他唯一買斷版權的作品,也是自己所有歌曲中最紅的一首歌,“這首歌給我賺了不少的名氣,我覺得這也是公平的。”說起過往最成功的作品,鮑比達認為是1997年為香港回歸專門創作的《十面埋伏》中原新樂,其中收錄了《將軍令》《十面埋伏》《漁舟唱晚》《紅豆詞》《我的祖國》等多首經典之作。老鮑回憶,為了制作這張專輯,他賣了自己最喜歡的一輛車,“我想中國的民歌和民樂,有可能外國人聽起來會有一點不一樣,所以我用我的方式,也就是跨界的方式去表達出來。但是六個月之后,這張專輯被人盜版了,所以到現在一個車輪子還沒有收回來。他至今仍舊感到遺憾:“我最好的東西,不是在我的手裡。無所謂了,大家喜歡最重要。”
音樂創作旋律還是最重要
八十年代,一年可以出現大把大把的好歌,如今都唱成了經典。可是現在,一年能出一首好歌都很難。分析現有的狀況,鮑比達感慨,現在音樂的發展道路有點窄,“太多的小孩子(年輕音樂人)都想迅速走紅,所以心都沉不下來。”鮑比達從1964年開始走上音樂之路,這幾十年的音樂發展他全部都看在眼裡。他認為,中國樂壇最重要的時期是在八十年代,那個時期旋律是最重要的,而現在的年輕音樂人表達都太直接,他們的創作都是為了自己的感情所表達,但是他忘了他的歌曲的傾訴對象,他到底是唱給誰聽的。老鮑覺得,那些年輕音樂人的音樂缺的恰恰就是旋律,“旋律一定是要從我們的內心唱出來的,所以應該知道做音樂那個情緒應該是怎麼樣的,態度應該是怎麼樣的。”鮑比達說,每次自己做唱片過程中聚會的時候,都會跟年輕音樂人說,表情是什麼?音色是什麼?那個音樂畫面演奏出來,他們應該知道那些頻率從高到低、聲音從大到小,如何去把握和自然地表達。
音樂不只是一個成品
鮑比達強調,音樂是門藝術,但是今天的年輕人可能忘了音樂是什麼,他們可能認為音樂可能只是一個成品。“如何去賣我們的音樂,很多人覺得好像只是開一場演唱會,把票賣出去就OK了。這很現實,但是音樂要想健康發展,一定要提高作品的藝術水准才行。”他說,自己做了54年音樂,很清楚這些狀況,偶爾自己也會很痛苦,“對於這些年輕人,我有能力告訴他們存在的問題,他們錯在哪裡為什麼不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作為音樂總監,這些就是我的工作。”他奉勸那些年輕人的音樂人,多聽聽流傳到今天的八十年代的經典,一定要效仿這些音樂。“作品創作完成之后,自己應該想象著另一個人演唱的時候會是怎麼樣,一旦覺得不舒服就一直改。”
做音樂就是我的命
“我5歲開始彈鋼琴,14歲的時候家裡發生一些變故,爸爸住院,家裡沒錢付醫療費,於是我做了一個決定,拿著他的吉他出去賺錢。從那天起一直到今天,一做就是幾十年,可以說這就是我的命,我會命中注定會做一個音樂人。”鮑比達說,盡管流行音樂可以賺錢,可是他更喜歡跨界藝術,“我過去做過拉美音樂、新世紀音樂、電影音樂、音樂劇,我覺得今天已經到了跨界的年代,音樂的發展已經多元化。很多新的音樂元素加在一起,有了一種新鮮的感覺,人們開始用新的方式創作音樂,並不是什麼流行就去做什麼,所以音樂更加個性化。”老鮑說自己比較喜歡彈奏爵士,“我演奏不是給人看的,而是我自己很享受這個過程。我想說,重要的是聽眾聽什麼爵士,可能演奏美國爵士大家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但是如果嘗試著把自己的經典老歌改成爵士去演奏,就可能會吸引很多人來。”
編曲就像裁縫
八十年代初,鮑比達從英國學成返港,參與制作一線歌手如許冠杰、徐小鳳、陳百強、張國榮、林子祥、葉倩文、甄妮、梅艷芳等的唱片,並為不少大型活動擔任音樂總監及指揮。說到過去跟那些歌壇大腕的合作,鮑比達表示,大家都是藝術家,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對藝術肯定有不同的態度。但是,我跟他們合作起來感覺差不多,最重要的是歌曲的效果做得出來唱的出來,也就是把每一首作品的靈魂表達出來。在過去多年的職業生涯中,編曲是鮑比達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打個比方,編曲有時候就像給一個即將高飛的鳥兒插上一雙有力的翅膀,有時候可以將一首平庸的歌曲化腐朽為神奇,而鮑比達就是一位一等一的編曲高手。他說:“我覺得編曲就像一個裁縫,我設計一件衣服它的顏色是紅色還是黃色,如何搭配,那得看人。從頭第一個小節聽到歌曲結束,一定要給聽眾不同的感覺,不能重復,必須要讓他們有想聽下去的欲望。音樂的起伏很重要,在哪裡小聲,在哪裡大聲,在哪裡高潮,線條的起伏應該富有變化。當然,音色也很重要,現在電子音樂色彩的豐富性和畫面感給編曲者提供了很多的選擇,所以我們應該多發揮一些想象力去創作發自內心的音樂,無論是演奏的樂曲還是演唱的歌曲,音樂的畫面感非常重要。”
先把音樂做好,再想賺錢的事兒
當今樂壇好作品難產,與這個物質化的時代大氣候有關,太多的年輕音樂人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音樂創作太直接,隻想把藝術迅速變成錢,心平靜不下來。鮑比達說,這需要一個平衡,同時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做音樂,“誰都喜歡賺錢,我也喜歡掙錢,但是前提要先做好工作,把音樂做到完美,再想錢的事情。”不過,鮑比達稱,這個問題有也有其他的原因,有時候做不好音樂跟出錢的老板有關,“他非要堅持要他想要的音樂,最后沒辦法我們也隻能說,好好好,你要這個就給你吧。不過,應該也可以跟他們溝通和交流,知道他們想做什麼,可以試著跟他們說,你看看在做另一個版本會不會好一點。我覺得,最終還是要有一個藝術家的態度,是角度的問題,不是錢的問題。無論如何我們是藝術家,所以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在堅持我當初想要的什麼現在還是什麼,不會放棄我的原則。對於那些我不喜歡的,我會發脾氣的,這我的態度。”
歌手在歌唱,樂器也在歌唱
“樂器也要唱的,事實上,樂隊裡的每一件樂器無論是鼓、吉他,還是貝斯、鍵盤都是歌唱家,他們都會和歌手將一首作品一起完成。”鮑比達回憶,當初他在音樂創作還不成熟的時候,並不懂得旋律和效果是怎樣制造出來的,但后來慢慢的我發現在一首作品中,每一件樂器都是有歌唱性的,在演奏的時候所有的樂器都是一起唱的。當所有樂器一起唱起來的時候,觀眾聽到的就是旋律優美的線條。也就是說,我們平常聽到一首歌曲,只是感覺一位歌手在演唱,但是在鮑比達的表述中,一首歌就像一個合唱作品,除了歌者,每一件樂器都是演唱者。
作曲“味道”最重要
跟八十年代的音樂相比,隨著科技和觀念等變化,當代的音樂配器比原先豐富得多了,環境變化了如何保証音樂的旋律性就是個話題。鮑比達不斷地研究各國的音樂,包括法國和美國的音樂是什麼樣的性質,當然還有中國京劇,他發現“味道”在音樂風格中最重要,而且是最難做到的。比如說京劇中用小提琴演奏絕對出不了那個味道,所以你要懂那個味道怎麼表達出來。鮑比達認為,很多學過音樂的人在演奏時都是用手在演奏樂器,甚至只是炫技,不是用心。而他在演奏時,他的手是聽自己的心的指揮,隻有發自內心的才能感動聽者。他說:“在演繹音樂的時候,一定是我們的心控制我們的手,而不是手控制我們的心,這是一種藝術。”
新聞鏈接——鮑比達
鮑比達是全球華人流行音樂界頂尖的跨界音樂家,他曾經創作《新不了情》等1500多首歌曲,為近百部膾炙人口的音樂作品作曲、編曲、擔任制作人,被譽為“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行業的“金手指”、“情歌魔手”。他和李宗盛、成龍、周華健、李玟、蔡琴、陳百強、張國榮、梅艷芳、林子祥、葉倩文等優秀的歌手音樂人合作,為他們創作了數不清的經典作品。除了唱片,他也為《夜奔》、《橘子紅了》等影視作品作曲、創作主題歌,另外《淡水小鎮》、《天使不夜城》、《風雲》等音樂劇也是全部由他作曲完成。鮑比達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創作了由王力宏、孫燕姿、汪峰、張靚穎演唱的膾炙人口的主題歌《點燃激情 傳遞夢想》。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